密封行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橡胶密封制品的生产和质量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时期。但是,仅仅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其它行业发展对各类橡胶密封制品标准化、系列化产品的需要,特别是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产品无论在产品质量,还是在产品品种方面,均有相当大的差距。
首先,我国密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密封行业可说是最小的行业了,但产品却可与大工业配套使用的。无论航空、航海、石油、化工,还是机械、发电、冶金、矿山等,均离不开密封件。总之,凡是有机、泵、管、阀的地方,均依赖于密封件。所以行业虽小,牵涉的面却很广。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密封行业的发展也很快。但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密封行业发展虽快,密封企业变化却较慢。比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仅在江、浙、鲁有几家生产厂家,而无论是沿海、内地,还是南方、北方,处处可见密封件厂,整个密封行业已由以前的几家,发展到300家之多,这种发展速度可以说是很快的了。但就企业个体来讲,许多企业变化不大,生产规模迂回不前,有的甚至出现倒退,科技力量不仅没有大的增加,有的反而在削弱,很多厂家仍抱着"四老"不放,即老产品、老技术、老设备、老规模。当然也有部分企业,仿制仿造一些产品的能力较强,但在整个行业中具备独立开发新品能力的企业却不多。
就产品来讲,绝大多数厂家还是一些缠绕垫片、填料环、盘根和高强垫片等老产品。稍有新意的聚四氟乙烯产品,在技术和品质上大大落后于国外,如聚四氟盘根、膨胀聚四氟乙烯带。综观四周,新产品寥寥无几。
就技术力量来讲,多数企业科技人员所占比例较小,很多企业缺乏正牌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因此企业就缺乏相应的开发和改造能力。自欧盟成立以来,联合带来的强大,促使欧盟提高并建立新的欧洲密封质量标准,取代以前依赖美国流体协会制定的系列标准。在新的欧洲密封质量标准中出现和强调泄漏率。我国产品的泄漏率一般在10-1mg/s级,而欧洲已经出现了泄漏率达10-4mg/s级的高强石墨复合板!
就设备来讲,绝大多数企业拥有的仅是几台陈旧的编织机、几台土制的缠绕机、简易的冲齿机和剪切机等,依赖于老工人的能力组织生产;而很多厂家的设备长期处于生产任务不饱和状态。
就质量管理来讲,绝大多数企业依靠操作工的熟练程度来做好产品,并没按照规范的工艺标准进行生产,也无必要的管理手段。有不少厂家虽然已经取得了ISO9000系列认证,但其内部所规定的工艺文件、质量控制计划或作业指导文件及设备管理文件往往空洞无力,和国际水平相距甚远。
就规模来讲,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下,1000万的为数不多,1000万以上的屈指可数。坦率地说,很多厂家销售额中的一大部分是外协采购件,真正自己生产的比例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小型企业很难与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厂家竞争。
综上所述,我们的密封行业竞争力较弱,但这是指一些小型企业,我们也有一些力量较强的公司或工厂。国外虽有几家著名的大企业,但也同样有较多的小型企业,还有很多专做密封生意的商业性公司向中国购买产品,去本国或他国销售,所以就整个国际同行来件,优劣势是各有千秋。
从优势来讲,我们在3个主要方面有优势:
1、原材料优势
无论是石棉、石墨及其他非金属材料,我们是生产大国,许多国家此资源缺乏。
2、价格优势
当前密封件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制造成本低,当前密封件竞争的取胜60%取决于价格因素。在国内市场上,主机配套这种现象已经很明显,国际市场更是如此。随着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价格因素在维修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人文优势
当前密封件国内市场的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赖人际关系,得天独厚的天时和人和,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品质条件下我们有很多优势。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讲,有此3项优势,可以走上竞争之路了。
反过来讲,劣势可能更多,首当其冲的是技术上的落后。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人类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高的要求,ISO14000标准已开始为中国企业所重视,人们对密封的要求日趋严格。正如大量合资企业的进入,已经带来了新的品质要求,新的环保概念。而另一方面新的标准客观上带来市场的重新分配。新的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将会成为我国密封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而又成为国外企业挺进中国市场的杀手锏。不重视技术进步的企业,在今后的5年中都将被淘汰出局。
而技术的主体是人。就现状而言,密封行业相对来说比较松散,个体规模较小,因而藏龙卧虎能力较小,企业员工总体素质较低。
另外经营理念上很可能存在端正的必要。资本主义已有200多年,其中许多我们的同行,也即竞争者已经经历了4代人的延续,早已摆脱了从贫穷奔小康的求富心理,走向成熟的心态,做市场、做管理、做品牌、做文化。而我们的企业,之所以现阶段有如此多的重复建立,很大的原因是由于不少人趁改革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之现状急于求富。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交替过程,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加快演变,从急于求富而创业,走向成熟的经营文化。
在此基础上细细推敲,就不难看出我们企业个体行为中的种种弊端了。联合不足、竞争有加,结果造成市场滑坡,是经营中的第一大问题。而实际上,一味压低价格,一味追求订单,结果会是毁灭市场。市场并不是蛋糕,而是田地,需要付出,需要培育,需要爱护,才会有收获,才会长久。
而在品质意识,售后服务,产品包装,设备投入等方面参考ISO9000标准,各企业自然自有评价。虽然有"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上的毛病,只要有信心还是容易改进的。